本文共 1763 字,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5 分钟。
中国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基本形成了一个定式那就是免费,想让用户付费别做梦了,连操作系统都不花钱,吃你俩烂西瓜又算得了什么呢。虽说免费吧,但中国互联网这些年也发展的有声有色,还革了许多其他行业的命,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总体来看,互联网赚钱无非广告、游戏和电商三种模式,游戏和电商直接收费、广告间接收费。试想在百度每搜索一次付一分钱,微信QQ每用一天收一毛钱,用不了多久估计就挂了,毕竟愿意付这点小钱的用户都太少太少了。有人说国人不重视知识产权,也对,不过这个话题与人群估值一般性算法无关,自动关闭。虽然大多数用户享受互联网服务的时候不愿意付费,但在不影响用户总体体验的前提下找人替用户付费还是相当靠谱的,这样用户在贡献个人行为的同时就可以享受免费服务了。又有人说了国人的用户隐私得不到保障,烦不烦,要啥隐私要啥自行车,不是说了和人群估值无关的话题自动关闭了嘛。
人群属性
自然属性 | 性别、婚姻、生育、行业、职位、收入、教育、健康、资质、年龄段、所在地 ...... |
兴趣属性 | 关注、爱好、兴趣、关联兴趣 ...... |
消费属性 | 基础偏好、短期偏好、长期偏好、关联偏好、消费次数、消费金额、消费频率 ...... |
设备属性 | 终端设备、操作系统、接入方式、传输带宽、地理位置 ...... |
社交属性 | 社交应用、群组特征、关联账户、活跃程度 ...... |
根据用户的操作借用互联网广告行业的概念可以分为展示(impression)、点击(click)和行为(action)三种类型,展示指一般性浏览,点击为用户主动触发,行为指用户有明确意图的由一系列步骤构成的操作集合,如注册下载等动作。一个用户在互联网上的行为由多个操作组成,一个人群的定义又由多个用户的各个属性维度组成,因此人群 + 行为 = 估值,对数据建模和逻辑处理的过程叫算法,将采集、存储、计算和应用集成到一起称为系统架构,高效稳定的跑起来叫做人群估值体系,把这一整套玩意玩转的人叫牛牪犇,也不知道这么定义有没有毛病。
公式1:UV(UserValue) = P(I)V(I) + P(C)V(C) + P(A)V(A)
公式2:UV(UserValue) = wimpP(I)V(I) + wclkP(C)V(C) + wactP(A)V(A)
公式一用户估值由用户浏览、点击和行为三种价值相加后转化而来的,按照用户意图的强度可表示为P(A) > P(C) > P(I),因此对用户价值的评估有必要附加权重系数以充分表现其价值的实际意义,由此得到公式二即获取用户的基准价值。不妨以电商为例,注册、搜索、筛选、加车、购买,新客或回头客可以分别赋予不同的系数q,那么该用户对某商品的喜好就可以表示为UL = L(c, u) * (1 + q),进而该用户的行为价值f(uap) = UV * UL。
再说说用户价值与目标人群价值的相关性吧,假设将每个用户的人群属性分别映射为一个单独的向量集合Vx = {A1, A2, A3 ... An},那么N个维度的集合记做Un = {V1, V2, V3 ... Vn},
恰好目标人群样本经过离线学习以后同样获得N个维度的集合记做Bn = {V1, V2, V3 ... Vn},那么该用户与目标人群保持潜在一致性的概率分布可以通过公式三获得并位于[-1, 1]区间。
其实说了这么些东西,连自己都觉得空洞实际应用的价值相当有限,比如前几天在某宝某东上买了些商品,购买行为早都结束了,短期内也不会再有类似消费行为了,浏览个网页却偏偏还是满屏的刷,一边喊着提升转化率,一边喊着消耗量,反正不花自己兜里的钱,一二线的互联网公司尚且如此,更何况那些技术底蕴薄弱的创业公司和小微企业了,数据没错、算法没错、媒体没错、广告主更没错,是我错了,我不该不清cookie,最后顺便感谢下大姨妈的马老师和苏老师。
前几天中央创立了雄安经济特区,伴随结构调整和深化改革,国家又将迎来翻天覆地大发展的机遇,听说好多有眼光有胆识的精英们都第一时间冲向了遍地黄金的南三县,自己也想去,可惜盘缠不够,写博客不容易,请大家自觉养成给博主打赏的好习惯,别每次都提醒了,切实转变思想作风,撸起袖子加油干吧!
励斌出品,必是精品,喊的不齐重来,励斌出品,必是精品。
转载地址:http://luovx.baihongyu.com/